地質災害“整體智治”三年行動方案出台——智慧防災,給群衆更強安全感

2020-10-12 16:45:51 柴晨悅 60

在全國率先基本消滅地質災害隐患點後,浙江又将率先開啟地質災害全面風險防控。近日,我省出台地質災害“整體智治”三年行動方案(2020-2022年)。

去年底收官的我省地質災害隐患綜合治理“除險安居”三年行動,共減少隐患點5665處、消除重大隐患點1454處、減少受威脅人數13萬人。如今,“整體智治”新三年行動在哪些方面有“升級”?又如何帶給群衆更強的安全感?記者采訪了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。

從防範單一災害轉向防“災害鍊”

“新三年行動,要構建‘一圖一網、一單一碼,科學防控、整體智治’的地質災害風險管控新機制,構建分區分類分級的地質災害風險管理新體系,形成‘即時感知、科學決策、精準服務、高效運行、智能監管’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格局。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
與“除險安居”相比,“整體智治”三年行動要實現3個轉變。

“第一個轉變,是地質災害的防治,從單部門應對單一災種向多部門聯動應對災害鍊轉變。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。什麼是“災害鍊”?多種災害如多米諾骨牌般産生連鎖反應,就是其典型特征。

“山洪、河水上漲不屬于地質災害,但事實上,災害鍊不可能分割,防治也不能分開。我們複盤以往案例,得出的思考是:僅靠自然資源‘單部門’應對地質災害是防治的短闆。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強調,地質災害防治涉及自然資源、水利、氣象、交通、建設等多部門,所以,新的三年行動,要轉向“多部門聯動應對災害鍊”。

《方案》提出開展多災種風險評價調查、建設地質災害監測網、地質災害風險預報預警工程等,要求到2022年底前,建成省市縣地質災害風險預報一體化平台。這些方面,都需要加大多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力度,同時再造災害防治流程。

從人防為主轉向“人防+智防”

第二個轉變,是從人防為主向人防技防并重轉變。

“以前地質災害防治,大量依靠群測群防員。在新的三年行動裡,人的作用依然重要,要形成1萬人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和防災管理員隊伍。同時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,也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。”該負責人說。

今年汛期,臨安等地已經率先用上了“風險碼”,手機一掃警示牌上的二維碼,所在區域的地質災害動态風險就一目了然。今年4月15日,全國第一個數字化地質災害動态風險管控平台“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風險防控平台”上線,布下了地質災害預警的“天網”。成本隻需數千元的物聯網風險滑坡“黑匣子”,正被大規模部署在高風險區域,形成萬山互聯的“地網”,一旦山體發生位移,防控平台能立即收到“黑匣子”發出的警報……目前,我省已經有專業監測點427個,2500套專業儀器在運行,山區雨量自動監測站超過6000處。到2022年底前,我省的目标是累計建成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600個,新增山區雨量自動監測站1000處。

“智治”強調大數據、物聯網、5G等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,以地質災害“風險碼”為主線,構建集地質災害監測、分析、預報、預警和應急服務于一體的信息化、智能化和可視化大數據管理平台,實現災前、災中、災後全過程動态科學管理。

從隐患點治理轉向風險防控

第三個轉變,是從隐患點治理轉向風險防控。從點到面,已經成為浙江地質災害治理的新目标。

2017年開始的“除險安居”三年行動,突出解決的是已發現的隐患點。據介紹,未來,對新發現的隐患點,我省将按照“即查即治”的要求消除隐患。到2022年底前,完成600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。

然而,隐患點動态又隐蔽,不少地質災害并不發生在已查明的隐患點,這就給地質災害的防範出了一道難題。“如果說隐患點治理是治病,現在進行的風險防控,就是中醫講的‘上醫治未病’,将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态。”該負責人介紹,到2022年底前,浙江将建成基于國土空間規劃管控的全省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區“風險碼”管理信息系統、建成省市縣三級統一的地質災害風險綜合管理平台,“全天候、全區域、全方位、全過程管控地質災害風險”。

該負責人表示,到2022年,我省要初步建成地質災害風險防控全國示範、防治水平區域領先、數字化管理率先跨越的地質災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省份,為全國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浙江經驗和浙江樣闆。

來源:浙江日報

微信公衆号

微博二維碼

首頁
産業
招聘
聯系
Baidu
sogou